上一页|1|2|下一页
/2页

主题:集体土地流转踩着红线跳舞 若突破须修改现行法规

发表于2013-11-14

2013年10月9日,安徽万湖村,收割机正在收玉米。2010年,村民李志虎从本村281户村民手里流转土地2053亩,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,开始土里刨金


发表于2013-11-14

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,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,全面推进改革挑战重重。土地、户籍、收入分配、财税制度、金融体制、行政审批、社会体制、司法体制、纪检体制、环境治理、文化体制,一连串的难题期待破解。新一轮改革“闯关”,重点和难点在哪里?又面临怎样的抉择?有哪些可能实现的路径?各地展开的各项试点有哪些经验可资借鉴?我们用12个篇章来探求。

发表于2013-11-14

“383”改革方案提出,建立两种土地所有制权力平等、市场统一、增值收益公平共享的土地制度;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平等进入非农用地市场,建立统一土地市场下的地价体系。

发表于2013-11-14

在城镇化进程中,土地成为稀缺要素,社会各界对土地改革颇为瞩目,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农村集体土地入市。

发表于2013-11-14

根据《土地管理法》第63条规定,“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、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”。

发表于2013-11-14

但在珠三角、长三角等沿海城市,从最开始三来一补加工企业落地,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,都存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隐性市场。

发表于2013-11-14

在这个隐性市场中,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流转是踩着国家法律“红线”进行,包括各地屡禁不止的“小产权”房。

发表于2013-11-14

浙江国土部门一内部人士指出,宅基地流转机制缺失,没有农民退出宅基地的机制,不但存在大量的隐性流转,也导致大量空心村出现。

发表于2013-11-14

事实上,从2001年开始,国土部曾先后在安徽、广东等地试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。此外,还曾在多个省市试点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”,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后,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增补挂钩。

发表于2013-11-14

这也是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一个灵活模式。但在“土地财政”的驱使下,有地方利用这个制度,大规模开展“农民上楼”运动,损害了部分农民利益。

上一页|1|2|下一页
/2页